巨栋像馆 袁隆平 国画人物

时代楷模--袁隆平

 

 

 

袁隆平 巨栋像馆 肖像画

 

 

 

     

        袁隆平(1930.9.7-)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

父”。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 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9年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2000年度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00年5月31日,以袁隆平名字命名的“隆平高科”在深交所上网定价发行。  8月,以袁隆平名字命名的袁隆平科技学院在湖南成

立,袁隆平出任名誉院长。12月11日,以袁隆平名字命名的“隆平高科”在深交所上市。
        
         2009年,北大星光集团、潇湘电影集团、湖南省文联、中视天全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出品电影《袁隆平》,讲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杂

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优质杂交水稻的艰辛历程,讴歌了他献身科学、顽强拼搏、勇于创新的高尚品德。

         2006年4月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2010年荣获澳门科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聘请为国际上发展杂交水稻的

首席顾问。他30次赴国际水稻所开展合作研究和技术交流,

         2011年1月,《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杰出代表人物之一。   。

         2012年8月23日,在青岛农业大学做了题为“发展杂交水稻,保障粮食安全”的主题报告,并被青岛农业大学聘请为学校高级顾问。

          2015年9月,袁隆平卸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一职。 
        
          2016年10月,袁隆平担任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主任和首席科学家。他表示,将在3-5年内选育出在盐分浓度3-8‰海水灌溉种植

条件下,产量达300公斤/亩以上的耐盐碱水稻新种。“为了使海水杂交稻能够更好地造福世界人民,我本人和本研究中心均十分乐意帮助其

他国家发展杂交水稻,为保障世界粮食安全和促进世界和平做出贡献。”


         2017年7月,袁隆平担任青岛海水稻学院首席教授。2017年9月,袁隆平宣布一项剔除水稻中重金属镉的新成果。

         2017年10月10日,袁隆平返回母校西南大学颁发首届西南大学袁隆平奖助学金,主要奖励农业学科相关的品学兼优的学生。

  
          2018年5月,袁隆平带领的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团队对在迪拜热带沙漠实验种植的水稻进行测产,最高亩产超过500公斤。


         2018年9月8日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袁隆平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

        
        
      1930年9月7日,袁隆平出生于北京协和医院,随父母居住北平、天津、江西九江、江西赣州、湖北汉口等地。
      
1951年7月,袁隆平在西南农学院报名参加空军,体检、政审合格,后因在校大学生更需参加经济建设,而未入伍,继续留校学习。 1953

年8月,袁隆平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农学系。服从全国统一分配,到湖南省怀化地区的安江农校任教。同年被分配到偏远落后

的湘西雪峰山麓安江农校教书。不久又到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任教。 


  
       1960年罕见的天灾人祸,带来了严重的粮食饥荒,一个个蜡黄脸色的水肿病患者倒下了……隆平的5尺之躯也直接经历了饥饿的痛苦。

袁隆平目睹了严酷的现实,他辗转反侧不能安睡。 大米,是中国人的主要食品。可长期以来,水稻产量不高,人口又那么多,农民们成年累

月种田栽稻,还是满足不了“吃”的需要。粮食产量低是主要问题。他决心努力发挥自己的才智,用学过的专业知识,尽快培育出亩产过

800斤、1000斤、2000斤的水稻新品种,让粮食大幅度增产,用农业科学技术战胜饥饿,袁隆平赞相信一个公式: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成功。

       袁隆平是湖南一个镇上的农校教员。虽然工作条件差,可他一心扑在科研工作上。每天除了教学外,就是在试验田里培育高产品种。在

试验中,他发现天然杂交水稻穗大粒饱,产量高,但是第二年再种,就退化了,失去了优势。他依据对遗传学已有的较深的认识,对试验田

里的退化植株仔细进行观察和统计分析,不仅论证“鹤立鸡群”的稻株是“天然杂交稻”,而且从其第一代的良好长势,充分证明水稻也存

在明显的杂交优势现象,试验结果使他确信,搞杂交水稻的研究,具有光明的前景!他就想进行一种试验,培育能保持高产的杂交水稻的种

子。可是,杂交水稻是世界难题。因为水稻是雌雄同花的作物,自花授粉,难以一朵一朵地去掉雄花搞杂交。这样就需要培育出一个雄花不

育的稻株,即雄性不育系,然后才能与其他品种杂交。这是一个难解的世界难题。袁隆平知难而进,他认为,雄性不育系的原始亲本,是一

株自然突变的雄性不育株,也能天然存在。中国有众多的野生稻和栽培稻品种,蕴藏着丰富的种子资源,是水稻的自由王国,“外国没有搞

成功的,中国人不一定就不能成功”。袁隆平迈开了双腿,走进了水稻的莽莽绿海,去寻找这从未见过、而且中外资料没见过报道的水稻雄

性不育株。时间一天天过去,袁隆平头顶烈日,脚踩烂泥,驼背弯腰地、一穗一穗地观察寻找。“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第14天发现了

一株雄花花药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袁隆平欣喜若狂。1964年6月到1965年7月,他和妻子邓则,又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的植株。成熟

时,分别采收了自然授粉的第一代雄性不育材料种子。经过两个春秋的试验和科学数据的分析整理,撰写出第一篇重要论文《水稻的雄性不

孕性》,发表在1966年《科学通报》第17卷第4期上。文中还预言,通过进一步选育,可以从中获得雄性不育系、保持系 (使后代保持雄性

不育的性状)和恢复系 (恢复雄性可育能力),实现三系配套,使利用杂交水稻第一代优势成为可能,将会给农业生产带来大面积、大幅度

的增产。这篇重要论文的发表,被一些同行们认为是“吹响了第二次绿色革命”的进军号角。又经过8年历经磨难的“过五关”(提高雄性

不育率关、三系配套关、育性稳定关、杂交优势关、繁殖制种关),到1974年配制种子成功,并组织了优势鉴定。1975年又在湖南省委、

省政府的支持下,获大面积制种成功,为次年大面积推广作好了种子准备,使该项研究成果进入大面积推广阶段。1975年冬,国务院作出了

迅速扩大试种和大量推广杂交水稻的决定,国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一年三代地进行繁殖制种,以最快的速度推广。1976年定点

示范208万亩,在全国范围开始应用于生产,到1988年全国杂交稻面积1.94亿亩,占水稻面积的39.6%,而总产量占18.5%。10年全国累计

种植杂交稻面积12.56亿亩,累计增产稻谷1000亿公斤以上,增加总产值280亿元,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群众交口称赞靠

两“平”解决了吃饭问题,一靠党中央政策的高水平,二靠袁隆平的杂交稻,人们用朴实的语言,说出了亿万中国农民的心里话。随着杂交

水稻的培育成功和在全国大面积推广,袁隆平名声大震。在成绩和荣誉面前,袁隆平公开声称现阶段培育的杂交稻的缺点是“三个有余、三

个不足”,即“前劲有余、后劲不足;分蘖有余,成穗不足;穗大有余,结实不足”,并组织助手们,从育种与栽培两个方面,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1985年,袁隆平以强烈的责任感发表了《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探讨》一文,提出了选育强优势超高产组合的四个途径,其中花力气最大的是培育核质杂种。可是多年的育种实践,却没有产生出符合生产要求的组合。他便果断迅速地从核质杂种研究中跳了出来,向新的希望

更大的研究领域去探索。

              袁隆平凭着丰富的想象、敏锐的直觉和大胆的创造精神,认真总结了百年农作物育种史和20年“三系杂交稻”育种经验,以及他所

掌握的丰富的育种材料,于1987年提出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高瞻远瞩地设想了杂交水稻的二个战略发展阶段,即三系法为主的

器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为主的籼粳亚种杂种优势利用;一系法为主的远缘杂种优势利用。这是袁隆平杂交水稻理论发展的又一座新高

峰。

          在袁隆平的战略思想指引下,继湖北石明松1973年在晚粳农垦58自然群体中发现一株不育的光敏核不育材料之后,1987年7月16

日,李必湖的助手邓华风,在安江农校籼稻三系育种材料中,找到一株光敏不育水稻。历经两年三代异地繁殖和观察,该材料农艺性状整齐

一致,不育株率和不育度都达到了100%,不育期在安江稳定50天以上,并且育性转换明显和同步。这一新成果,为杂交水稻从“三系

法”过渡到“两系法”开拓了新局面。关于水稻“无融合生殖”研究的进展,也使一系法远缘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袁隆平

对杂交水稻研究的前景,充满必胜信心。

         随着杂交水稻在世界各国试验试种,杂交稻已引起世界范围的关注。袁隆平近年来,先后应邀到菲律宾、美国、日本、法国、英国、意大利、埃及、澳大利亚8个国家讲学、传授技术、参加学术会议或进行技术合作研究等国际性学术活动19次。自1981年袁隆平的杂交水稻

成果在国内获得建国以来第一个特等发明奖之后,从1985~1988年的短短4年内,又连续荣获了3个国际性科学大奖。国际水稻研究所所

长、印度前农业部长斯瓦米纳森博士高度评价说:“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

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

        紧接着袁隆平又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始终居世界领先水平。截至2017年,杂交

水稻在我国已累计推广超90亿亩,共增产稻谷6000多亿公斤。多次赴印度、越南等国,传授杂交水稻技术以帮助克服粮食短缺和饥饿问题。

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卓越贡献。

        袁隆平,从湖南省偏僻的安江农校里走来,从一个山村中等农校的青年教师,成长为举世瞩目的名人,登上了“杂交水稻之父”的宝座。

        袁隆平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已经半个世纪了,不畏艰难,甘于奉献,呕心沥血,苦苦追求,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先

生的杰出成就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影响世界。
(新华网评)

         袁隆平院士是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是当代神农。50多年来,始终在农业科研第一线辛勤耕耘、不懈探索,为人类运用科技手

段战胜饥饿带来绿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获。他的

卓越成就,不仅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更为世界和平和社会进步树立了丰碑。(新浪网评)

         袁隆平热爱祖国、一心为民、造福人类的崇高品德,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同心同德的思想风范,与时俱进、勇攀高峰的创新精

神,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的坚强意志,严以律己、

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是当代中国人学习的楷模,更是新世纪呼唤的时代精神。(贾庆林评)

          袁隆平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

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

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中国科技评奖委员会评) 


                                                               
                                                                                                                            详细了解请百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