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栋像馆--“中国电磁弹射之父”马伟明
马伟明,男,1960年4月6日出生,江苏省镇江市扬中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动力与电气工程专家,1978年毕业于扬中县中学(今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1982年毕业于海军工程院,1987年于海军工程学院获船舶电气工程专业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199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并获博士学位。 现任海军工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第五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中国造船学会理事,武汉市科协副主席,武汉造船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荣获中央军委授予一等功两次、 国家十大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章 、第三、五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代表中国军队最高荣誉的“八一勋章”等众多奖项。
马伟明长期致力于舰船综合电力技术原始创新研究,承担国家和国防重大装备重点课题40多项,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40多项,20多项关键技术成果居世界先进水平;所有创新成果全部应用到我国自行研制的作战舰艇。因为他我们的军舰才拥有了自主产权的“中国心”。
1960年4月他出生在江苏省扬中市,从小就骨瘦如柴,体弱多病,但学习成绩优异,对他来说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考上了高中,却为了减轻家里经济压力退学,拜师学习无线电修理。他的数学老师得知后急坏了,找到马伟明父子,在老师的一再坚持和劝说下才重返校园。
1978年,马伟明高中毕业恰逢高考,因为选择了服从调剂。被海军工程大学录取,他压根就受不了军队里的纪律,在硬着头皮上的四年里,他经常想当“逃兵”。
20世纪80年代,中国军舰技术很落后,核心部位都需要进口,处处受制于人。十二相整流发电机只在少数西方发达国家投入军事应用。90年代初,我国研制的新型常规潜艇,就必须花巨资购买这种高效能的发电机系统,在与外商的技术谈判中,马伟明敏锐地发现电机输出电流存在固有振荡问题,一旦超过临界点,就会造成整个动力系统的瘫痪,自负的西方专家根本不屑一顾。还傲慢地声称他们的产品根本不存在问题!这件事情刺痛了马伟明。他说:核心技术必须中国制造,否则,我们永远只能拴在别人的裤腰带上过日子!这项技术在中国是空白,他憋了一口气,砸水槽当做实验室,他们买来食盐研制“人工海水”,没有经费,把旧电机壳买回来自己动手装配,没有起重设备,肩扛棒撬把笨重的铁家伙弄进实验室。与工人们吃在一起,住在一起,不分昼夜,五年时间,研制出属于中国的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十二相整流发电机。他还发明了带稳定绕组的多相整流发电机,从根本上解决了“固有振荡”这个世界性难题,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困扰世界电机界多年的难题,竟然被一个只有30多岁的中国人解决了!
马伟明打算制造一个同时发出直流电与交流电的发电机,供潜艇使用。电机界都认为这是天方夜谭:“全世界都没有做出来”、“ 西方发达国家都认为这条路是走不通的”。犟脾气的马伟明经过16年刻苦攻关,2001年,他终于研制出世界上首台交直流双绕组发电机系统,他又集中力量攻克第三代集成化发电系统。这一成果先于美国研制成功,确立了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类似的成果马伟明还有十几项,几乎以一己之力将中国的电力技术提升了好几个层次,且全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2018年5月13日,中国第一艘国产航母下海,是他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掌握电磁弹射的国家。电子弹射是最新一代航空母舰的专用飞机弹射器,当前,也只有少数几个有实力的国家能够研制安装。我国制造第一艘国产航母,其作战能力能否取得飞跃,电磁弹射器的上舰问题是关键。自2002年开始,他自筹资金带领团队开始对电磁弹射器原理样机进行科研攻关,于2008年完成,随后又马上启动更尖端技术的研发,在稳定性和可靠性上很可能已超过了美国“福特级”航母上所用的电磁弹射器,甚至更为先进!因此他被称为“中国电磁弹射之父”!
马伟明首创潜艇无轴泵推, 彻底摒弃了传统机械推进轴,将噪音降低10%以上,完成了一次“潜艇静音”的创举。
每项成果的背后,都是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坐冷板凳”。 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心甘情愿做一匹驾辕拉套的马,为了国家利益和国防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详细了解请百度搜索